貓的飲食消化特性

貓的飲食消化特性貓貓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。消化道包括口腔、咽、食管、胃、小腸、大腸和肛門。消化腺包括五對唾液腺(耳下腺、颌下腺、舌下腺、臼齒腺、眶下腺)、肝髒、胰腺、胃腺、腸腺。其中口腔可分爲前庭部、頰部和口腔本部,成年貓口腔內牙齒一般爲30顆。上颌齒10顆,下颌齒14額,齒式爲3、1、3、1/3、1、2、1。幼貓口腔內有乳齒26顆。貓牙齒齒冠邊緣很尖銳,特別是前臼齒的齒冠上有4個齒尖,上颌第2和下颌第1前臼齒齒尖較大且尖銳,能將獵物的皮肉撕裂,故稱爲裂齒。貓舌頭表面有粘膜,粘膜表層形成許多粗糙的乳頭,似挫刀樣,貓可用它舔食附在骨頭上的肉。

 

貓食管是一個較直的管道,位于氣管的背側,由肌層、粘膜下層和粘膜所組成。貓胃爲單胃。小腸包括十二指腸、空腸和回腸。大腸包括盲腸、結腸、直腸。貓小腸較短,約100厘米,總長度是貓本身體長的3倍,僅爲家兔小腸的一半(家兔小腸約爲190厘米)。貓的盲腸不發達(1.5厘米~1.8厘米),只有家兔的1/40~1/20,但腸壁較寬厚。貓的結腸長度爲家兔的1/8(約13厘米)。貓腸管的這種短、寬、厚的特點,具有明顯的食肉動物特征。

 

 

貓大網膜非常發達,重約35克,由十二指腸開始,沿胃延伸,經胃底而連接于大腸。貓的脾和胰髒都在大網膜上面,中間形成一個大的腔囊。大網膜上下兩層的脂肪形如被套覆蓋在大小腸上,後面剩余部分將小腸包裹。發達的大網膜起著固定胃、腸、脾、胰髒和保護胃腸器官的重要作用。因此貓在激烈地跳躍時;內髒能夠不晃動。大網膜厚厚的脂肪層,還具有保溫作用。

 

貓唾液腺很發達,吃食時分泌的大量稀薄唾液,不但能濕潤食物,有利于吞咽和消化,而且唾液裏的溶菌酶還能殺菌、消毒、除臭,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,防止極易腐敗、變質的肉類危害口腔器官。

 

貓的胃腺很發達,整個胃壁上都有胃腺分布,而豬、兔等動物的胃中約有1/3的胃壁上沒有胃腺(無腺部)。胃腺能分泌鹽酸和胃蛋白酶原。鹽酸是一種強酸,具有很強的腐蝕作用,能將吃到胃裏的肉、骨頭等食物加工成糊狀的食糜,以利于腸道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的進一步消化吸收。鹽酸還能使胃蛋白酶原轉變成胃蛋白酶,分解、消化蛋白質。而當食糜進入腸道後,在各種酶的作用下營養物質就被充分地分解、吸收,其余不能被機體利用的物質迅速後送,形成糞便排出體外。正常情況下,貓排糞均是定時定點的,其排糞次數、糞便形狀、數量、氣味、色澤都是很穩定的。

 

總而然之,貓雖然經長期家養馴化,但其消化解剖生理構造仍保持肉食動物的特性。因此,在貓的飼養上,尤其是家養的名貴玩賞貓,由于捕鼠能力差或不捕鼠,所以應在飼料中添加較高比例的動物性飼料,以保持貓正常的消化生理功能和保證營養物質的需要。但應注意的是貓缺乏澱粉酶,因此不能大量消化澱粉類食物。